【追踪报道】袁崇硕:上海杨王家风建设的时代先锋

首届孔子奖章-仁爱奖获得者  袁崇硕
   
   2017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对杨王家风家训文化高度重视,杨王村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孙跃明向总书记详细汇报了杨王家风建设的成果,这对在杨王创建家风文化园的袁崇硕来讲,是一种最大的精神支持和认可。袁崇硕在接受采访时说:“家风文化传播是中华血脉影视传媒集团的核心工程,我们要用实际行动,通过拍摄制作《寻宗问祖》家庭访谈大型纪录片,把近几代人的故事讲出来,传下去,让子孙后都能知道他们姓氏的渊源,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明白祖辈父辈创业的艰难,才会教子孙后代如何享福、惜福和造福,只要每个家庭都会传家训、严家教、养家风,自然就会正家道,旺家业,强国运!”
  
    一位16岁就从四川大巴山里走出来的山二代,以他朴实坚定的步伐,走着一条最平凡却又最艰难的路,在22年的时间里为了一个永不放弃的梦,无论面对成功或失败,赞美或嘲笑,支持或反对,他始终不忘初心,独自走出了一条沧桑的人间大道!他就是首届孔子奖章仁爱奖获得者袁崇硕。
 
   “续家普、传家史、守家训、养家风、正家道,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扛起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国共命运,家道是根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中华血脉不断,家风长兴,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民族文化复兴!”这是袁崇硕院长写给中国幸福村-贤城家风书院的院训!而贤城家风文化园也是中华血脉影视传媒集团设立的中国首个传统文化影视基地,和曲阜孔子文化学院上海分院的基地。

   这是袁崇硕自2007年以来,辗转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传播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亲自发动了3万多人志愿者,举办了500多场大型公益演出和讲座,为200多万老人洗脚,捐助灾区和贫困地区老人和孩子300多人,就是这样的经历和积淀,2015年5月,袁崇硕受全国人大代表孙跃明书记的感召,将弘扬与家风文化的平台与文化影视传媒产业基地正式全面落户杨王经济园区,为杨王和奉贤区的文创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拉开了序幕。

    我们看到,袁崇硕不只是在说,更多的是他用实际行动带着自己的团队,每周至少要亲自主持3期以上的《寻宗问祖》大型访谈栏目,每周2、4、6开设三堂家风公益论坛,并每晚在孔子文化学院分院开设公益夜大讲习班。在中华血脉影视基地的五个演播室里,有16个访谈专题栏目,袁崇硕经常和各频道栏目组一起工作到深夜,他说不累是假的,但是大家都工作的非常开心,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走进演播室,感觉就是一份无上的荣誉和使命。几乎每个家庭通过一场访谈,不但打开了子女与长辈沟通的桥梁,最重要的是,让一家人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家训什么是家风,好家训好家风能给家庭带来什么。
   
   当袁崇硕谈到自己家乡的时候,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我们倾诉着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惭愧,他说那是他最热爱的地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尤其是童年的景象,时常都出现在梦里。20多年了,对家乡几乎没有什么贡献,只能在寒暑假期间抽出一点时间,为家乡的孩子们捐助一些校服,书籍和少许的经济补贴。在采访中我们才知道,袁崇硕这些年一直在全国各地做着公益事业,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和老人,虽然自己在医药和影视媒体产业也挣了一点钱,但一直都是在为弘扬传统文化事业搞基础平台建设,他说文化不是产业,文化是用来服务产业的,尤其是传统文化事业是一个全民族、全社会的工程,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大平台工具,是很难发展走下去的,如今到了互联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那就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文化兴邦的红盾和经济强国的战略资源。
 
   在问及未来发展的规划时,袁崇硕只是简单的说了三点一线:第一点是中华血脉只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第二点是以杨王家风文化园为点,将在三年内在全国拓展至少100个以上的文化园和演播基地;第三点是和中华血脉海外30多位文化大使一起将《寻宗问祖》大型访谈栏目全球化、规模化、产业化;一线就是中华血脉的高层领导、和各频道各栏目组的编剧导演必须走在基层一线,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